Notice: Undefined index: keywords in D:\vhostroot\LocalUser\ycjzsjy23\www\cache\template\448f\7dee\f6b512aa687244f170bd.html on line 12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_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网站_亚洲96在线观看_免费在线看黄片av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交流 > 精彩導讀
走進徽派建筑,感受白墻青瓦之美
更新時間:2019-05-20 17:09:09 瀏覽次數: 1370 次
無夢到徽州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夢里水鄉(xiāng)芳綠野,玉謫伯虎慰蘇杭”徽派建筑以其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觀光采風。


徽派建筑以青瓦、白壁、馬頭墻為表型特征,以石雕、木雕、磚雕這三雕為裝飾特色,同時又以深井、高宅、大廳為居家特色。


青磚小瓦馬頭墻


徽派建筑作為長江流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青瓦與白壁,雅致而統(tǒng)一,散落聚集的建筑使青瓦的深色與白壁錯落交集。其次徽派建筑特別喜歡用白壁,它似乎象征著財富與地位,因此有頭有臉的人家,在宅子上盡量利用白壁,使白壁成為了徽派建筑的基調。

馬頭墻,又名封火墻、防火墻,是指高出兩邊山墻墻面的墻垣,也就是山墻的墻頂部分,因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因為徽州的大部分村落多是以家族聚居,動輒上千人家,所以當火災發(fā)生時,火勢容易因為密集的建筑快速擴散,而馬頭墻較高的墻體和上翹型的設計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災的蔓延,起到隔斷火源的作用。同時墻面以白灰粉刷,墻頭覆以青瓦兩坡墻檐,白墻青瓦,明朗而雅素。馬頭墻的形狀輪廓是階梯狀的,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馬頭墻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岳朝天”,簡稱“五岳”。


立體畫,無聲詩


石雕、木雕、磚雕作為徽州三雕源于宋代,到明清達到極盛,三雕在徽派建筑的各個部分主要是門樓、門罩、梁架、窗柩、欄桿等處進行裝飾,是徽派建筑長期使用的一種裝飾手法。在構圖布局上,徽州三雕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xiàn)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10余層,亭臺樓榭、樹木山水、蟲魚鳥獸等都集中在同一幅畫面上,層次分明,栩栩如生。

徽州石雕最容易在牌坊中出現(xiàn),例如歙縣的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結構布局采用嚴格的中軸對稱手法,給人以穩(wěn)重感,在視覺的焦點處加以強調,精心雕刻。牌坊多是用來表彰功勛或是忠孝節(jié)義的人,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同時徽州石雕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與磚雕復雜,主要是動植物和書。

徽州木雕主要是在建筑和家庭用品上起裝飾作用。宅院內的屏風、窗楹、欄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等上也可以一睹木雕的技藝與風采。徽州木雕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蟲魚、鳥獸、文字錫聯(lián)以及各種吉祥圖案。其代表作主要有黟縣的宏村承志堂和木雕樓,尤其是承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鬧元宵“,木雕畫面刻有100個小男孩,無一重復,敲鑼的、打鼓的、放鞭炮的、踩高蹺的等等,人物雕刻逼真?zhèn)魃?,栩栩如生?/span>

▲《百子鬧元宵》

徽州磚雕多用來裝飾門罩、門樓、門額,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主要包括草木花卉、龍虎獅象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磚雕用料和工藝都十分講究,一般采用經特殊技藝燒制、色澤純清的青磚為主要材料,制作工藝精細,雕刻工整,層次分明。


四水歸堂


“有堂皆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天井是最具有徽派建筑特征的元素之一。天井面積不大,一般位于正堂前,呈長方形,寬度視開間的大小而定,大多較窄,長度通常延伸到廳堂兩側廂房的窗中線,以使天井光能漫射到房間里。四水歸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體現(xiàn)了徽州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學思想,同時在古徽州風水理里,“天井”與“財祿”相關,經商之道,講究以聚財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與財氣聚攏,俗稱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因為獨特的設計和作用,被許多外國專家形象的稱為“會呼吸的房子”,高墻遮住了直射的陽光,還順便把熱浪擋起來在墻外是天然的空調,除了風水和采光,更主要的是利用了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冷空氣從地面進入,暖空氣在空中跑調,自動調節(jié)了氣溫。


祠堂社屋舊人家


徽州祠堂與民居、牌坊并稱為“徽州三絕”,作為徽州村落中的家族“圣殿”,往往都建在村落的核心位置,是村落最雄偉的建筑,其他建筑都圍繞其修建。祠堂是全宗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結構上大多選擇磚木式,建筑風格莊重威嚴,建筑模式上也遵循“五鳳朝天,四水歸堂”的傳統(tǒng)徽派建筑風格?;罩菝窬忧宓驼{,祠堂則規(guī)模宏偉,徽州村落的街道與水系蜿蜒曲折,祠堂則開闊厚重,這樣一柔一剛,一放一收,共同構成了外在簡潔明快,內里復雜別致的徽州村落。


漂洋過海,煥發(fā)生機


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筑不僅吸引了大批旅游、攝影愛好者去觀光采風,還得到了外國人的稱贊和驚嘆。1985年,正在中國留學的美國人南希?勃琳到徽州采風被徽派建筑感動不已。回國后出任美國波士頓碧波地?埃塞科斯博物館中國藝術文化部主任的她上任伊始便提出了將一棟徽州民居搬到美國展覽的設想。1996年,在美國工作多年的華人王樹楷作為南希的助手來到徽州,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最終從1000多座老房子中選出了位于黃山市休寧縣黃村的蔭余堂,一個16間臥室的大宅院。之后歷經七年,耗資1.25億,蔭余堂被全部拆除為2700塊木件,9000多塊磚瓦石料連同屋內擺放的生活用品一起被分裝到40個集裝箱,漂洋過海地運到了美國碧波地?埃塞科斯博物館,由中美兩方工程師一起進行修復,將其恢復成80年代時原屋主居住時的模樣,并在2003年對公眾開放展出,一位美國的專欄記者感嘆“站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一片天空。”

作為傳統(tǒng)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著其融古雅、簡潔、富麗于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它們美的仿佛不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一張張水墨洇染的水墨畫,驚艷了整個世界。

— THE END —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國瑞建筑科技